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有一種醜的文學嗎?


課堂上老師帶領著我們討論閱讀文學作品的感動。學妹們提到「感動」時,似乎將「感動」侷限在「悲感」,於是我說:「文學作品的『感動』不等於「悲感」,人情的喜怒哀樂都可以『感動』。或者說,文學作品的創作或閱讀,都在表現或體驗一種『美感』。」此話一出,引來更多的討論。有人說或有並不喜歡太觸動人心的讀者;也有人認為或有不喜歡作品中表達濃烈的情感,而只欣賞形式的拿捏是否洽如其分。前者,著重於內容;後者,探究形式。我尚不致認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特別在文學作品中,內容與形式相倚相乘,都可為美的表出。只是就內容上,情感的濃烈與輕淡熟美?在形式上,何樣的形式能洽如其分,仍有討論的空間。

然而,此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文學作品,一定要表現美、追求美嗎?不能是醜嗎?」我說:「『醜』也是另一種美。」老師沒有弄清我的論述,認為我含混概念。其實,我很清楚,並無含混。我所謂的「醜」是一種「非美」,「非美」也是美的範疇,這在以往的美學家已有許多論述,非我所能及。但和老師的對談中,界定出老師所謂的「醜」,並不是「非美」,而是一種和「美」相對的概念,或者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醜吧。於是產生了這一問題-「文學作品並不一定追求美,它不能是醜的嗎?」

無論從讀者欣賞的角度或就作者創作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可能有試圖表現「非美」的文學作品,但並無追求「醜」的文學作品。劉勰《文心雕龍》論述從「文之為德與天地並生」到「書亦國華,翫懌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是書五十篇的文論,難道不是為「美」?杜甫贊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難道只是溢美之辭?賈島寫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般苦情卻是為何?身為讀者的「一唱三嘆」、「含英咀華」、不惜「洛陽紙貴」、婉惜「西崑無箋」,難道不是對美的追求?有什麼樣的作者,能昧著良善之心,秉棄美而砌疊文字?有什麼樣的讀者,能甘於嚼蠟之味,而虛耗光陰?

回家的路上,我在火車上拿起讀了一半的《刺蝟的優雅》,正巧讀到「深刻思想第十章」,小說中也洽似今日課堂上的討論,為我今日課後的深刻思想劃上完美的註腳:

上她的課,會以為寫文章的目的只是要讓讀者辨識書中人物、敘述者、地點、情節、故事節奏等等。我想她從來沒想過寫文章的目的首先是要讓人閱讀,激起讀者的共鳴。

我認為文法是一條能讓人領略到美的路徑。當我們在說話,在看書或是在寫文章時,我們可以感覺到我們作出來的句子是不是很美,或者,我們是不是正在讀一段很美的句子。我們有能力辨認出美麗的句子結構,或者是動人的文筆。可是當我們研究文法時,我們是進入了語言的另一個境界的美。

敬愛的老師,當您和學姐為了季刊的出版在電腦螢幕上字斟句酌地討論時,難道不是也在追求一種「美」的表出嗎?語言文字本身便是天地之美,借由語言文字來創作與欣賞的我們,能是追求「醜」的嗎?「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思想貧乏的人真是可憐,既不認識語言的魔力,也不認識語言的美麗。」(《刺蝟的優雅》p.184)

11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我記得上龔老師第一堂課時,他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文學是什麼?」其中也討論到你現在所討論的。有同學說文學是表現生命之美,老師同樣問:『文學一定是美嗎?』

    記得那學期我最大的收獲是得知,文學並不需負載什麼功能或功用,它只是表現人生或生命,它可能將讀者逼進某一生命角落,讓讀者看見並審視某種生命狀態,而這有時的確不是「美」的--人性之醜陋不也是文學重大題材之一?而這或許是你所謂的「非美」?

    當然,文學作品本身的成就與價值,乃至於它的存在,可屬廣義之美,但這應是兩回事。

    形式也能是內容的一部分,在很多作品中已能證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我的名字叫作紅》都屬其中,而形式如何負載內容並使之純粹,便是作者的功力考驗了。

    將意見不同者歸於心靈貧乏之人,會不會太嚴厲??...

    回覆刪除
  3. 把這回覆也貼到facebook哦!!

    回覆刪除
  4. 今天上班的途中,我有試著來寫一首醜的詩.
    我腸枯思竭,搜索醜的意象,用醜的字辭.
    我覺得還真是難!
    我又想,不是大家,不成熟的作品,是否就可以歸類為醜?
    但又不然,那些作品,或者青澀,或見鎜痕,
    但不也都是在朝著美的追尋而努力著嗎?
    當人們思考,當人們書寫,
    其本身便已是美的了吧?

    回覆刪除
  5. 引用--花姐"將意見不同者歸於心靈貧乏之人,會不會太嚴厲??..."

    妳這話有煽風點火之嫌,當天在場無論老師或同學肯定都不是心靈貧乏之輩喔。我只是引錄小說是章結語,盼能引發更多思想上的激蕩而已。我本來還想下週有事不能去上課,便以這篇繳交課堂討論,以代請假耶。

    回覆刪除
  6. 我還煽風點火呢,是你自個兒全篇以此作結,令人不禁聯想而已。

    看你談文學「美」、「醜」,雖然還是沒弄懂,不過倒是看到處女座追求完美的特質...^^

    回覆刪除
  7. 當然啦,有時過度追求,難免就會"起番"...哈哈!!

    回覆刪除
  8. 好啦,我承認我起番啦.
    其實這個題目我從反面立論
    照樣也可以來上一篇!哈哈哈!!
    不只起番還愛抬槓.

    回覆刪除
  9. 臨時要找龔老師的"文學散步",卻不知塞哪去了!我認為龔老師課堂上那一問,只是為激蕩思考,鼓勵討論。那問句也不等於否定。在他的文學散步一書裡,從什麼是文學,文學與人生,都不斷的思考著這個問題。在這個思辯的過程中,他當然不致逕以為文學即美,但至少文學不是日常用語,不是廣告,不是政治文宣。我演繹來說,當然更不至是"醜"的。

    補充一段天下雜誌訪談宮崎駿的影片,雖然談的是動畫,但日前和學生分享此段影片時,對照自己的想法,心有慽慽。宮崎在訪談最後說:

    我覺得必須去除不必要的東西,
    留下最純粹的東西。
    我是以這種想法完成電影的。
    我覺得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
    也覺得無法接受這種想法的人,
    是因為被各種框框限制了想法。
    也就是說只想著經濟層面的問題,
    只關心自己的收入如何,
    只想著這些的人們,
    是很難理解我的作品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6m4p3UG6w&feature=channel

    回覆刪除
  10. 基本上我是認為一開始用「醜」這個字作為「美」的對照就有些偏頗,所以才會產生你的欲辨,而用美醜作為文學的內涵也太粗糙。

    題外話:宮崎駿有一本《出發點1979~1995》談論他所創作的每部動畫背後的動機與起初的用心,你看過嗎?對於你目前研究的兒童文學,或許會有助益。 

    回覆刪除
  11. 學姐說得沒錯!若不是如此,也沒有這番暢所欲言的機會。

    宮崎駿的書我不只讀過,另一本"折返点1997~2008"(目前尚無中譯本),我也有看過。厲害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