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在台灣教育孩子還是得從教育家長做起

前幾日在孩子的幼兒園留言版上,我建議學校改過感恩節,留言如下:

萬聖節與感恩節相去不到一個月.以往小菲力安排萬聖節..很熱鬧,孩子也很開心.可是這幾年.萬聖節漸成為商人操弄行銷的節日,早就走味了.小菲力也讓孩子開心好幾年了...誠摯建議今年是否可免了.改過感恩節吧.這個建議其實早就想說的..一直忘了!節日近了才突然想起.若有礙於行政計畫,先說聲不好意思了!

不想,這樣的建議又招來是非,有位署名《 一個期待萬聖節的小朋友的爸爸 》 留言如下:

萬聖節的活動不是早在期初的活動大事中早已載明嗎?一週前臨時變更計畫就因為某某爸爸的建議嗎?或許有些家長覺得浪費鋪張,或是已經開心好幾年了又何必呢?或許早已經是商人操弄行銷的節日了。但是我們家小朋友今年才開始念幼稚園,今年可是他的第一次耶!在得知變更計畫之前,我們也努力配合,無非是希望孩子有個難忘歡樂的童年記憶。 讓小朋友快樂的過節需要搞得如此複雜嗎?或許有的家長有不只一位小朋友就讀小菲力,而且從愛兒館就開始參與,也許會覺得玩過一次就夠了,也不耐煩了。但是我們這些準備第一次過萬聖節的小朋友與家長就可以犧牲掉嗎?小菲力每年可是都有新的小朋友加入這個大家庭的啊!我以為小菲力應該是屬於大家的...變裝一樣可以利用身邊日常用品讓小朋友發揮創意而不浪費。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被商人操弄的還嫌少嗎?是不是也就算了?起碼,今年父親節,我自己第一次收到小菲力的姐姐們教他親手做的小蛋糕時,是超感動的...看來明年應該會恢復舉行,但小朋友期待的今年....很遺憾,我不是幼兒教育權威,所以我只能煩惱;誰來跟我們家失望的小朋友說聲不好意思?還是請小朋友怎麼包涵?

去年為了學校的旅遊,已招了一身是非,現在再看到這樣的家長,這樣的留言,我已沒有力氣去理會!

劉守華<民間故事的範圍和分類>讀後


劉守華<民間故事的範圍和分類>,此文做為其著作《故事學綱要》的第一章,自有其綱舉目張的功效。書名雖為「綱要」,但全書十二章的論述,遍及民間故事的分類、傳承、功能、類同與變異、敘事藝術、采錄、研究等等,實在博大而精深。而首章論述「範圍」和「分類」之問題,這一論述更是建立在厚實的文本整理和閱讀上。此文不僅提挈全書,更細論了故事、神話、傳說的分野。

就民間故事的「範圍」,劉氏認為國內外的民間文藝學家持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理解,指「民眾所有口頭講述的散文故事」;狹義的理解,指「神話、傳說以外的那部份口頭敘事散文故事」。劉氏以廣義的理解,雖有助於實際工作,但以研究故事學而言,宜採用狹義的理解,原因有三:

1. 各國學者早已將神話從一般故事中抽離,而成為「神話學」的專門研究。
2. 以故事和傳說而論,也已有了比較明確的界說。
3. 丁乃通編撰《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就是按國際學術界慣例,既剔除神話,又努力同傳說相區分,確定中國民間故事的合理範圍。

基於上述理由,劉氏採行狹義的理解,並進而科學地確定民間故事的範圍-「神話、傳說以外的口頭散文故事」。

範圍雖立,但長期以來神話、傳說、故事互相汲取、轉化,易生混淆。有必要將三者加以界限劃分。

首先就民間故事與神話而言,「民間故事中以寫實手法反映后世階級社會的矛盾鬥爭和人民生活心理,與神話藝術的界限十分明顯」。雖然兩者都有幻想的成份,但「神話創作具有不自覺的藝術屬性」,民間故事在自覺的構思上則有增無減。簡言之,區別神話和幻想性民間故事時,應著眼於它們的基本構思。以此而言,台灣「半屏山」的故事,雖似神話一般,解釋了山川自然景觀的形成,但我們若能從故事中情節、角色的構思上去區辨,這當然是一則民間故事。

傳說和故事,有時較難區分,這當中有「故事傳說化」和「傳說變故事」的相互轉化之故。故事體裁本來是以通稱的人物、廣泛的背景展開敘述的,但或由於人們對該故事的喜愛,或為使故事更為信實,便將原本廣泛的故事同特定的人物、背景、實際景觀做了結合,具備了傳說的特徵。反之,像<棄老國>的故事演變,原本的傳說轉變得使人不知它屬於何地,且不知是何人的經歷。完全脫離了人名和地名,便完全具備了故事的特徵。

對於上述「傳說話的故事」和「故事化的傳說」的分類,劉氏以為應將之納為「特殊的兩棲」類型,以利檢索和比較研究。
對於民間故事的分類,劉氏以為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採用AT分類法為基礎,自有其必要性。但AT分類法本身,主要是從歐洲的民間故事中概括出來,未必適用於中國民間故事的分類體系。劉氏引是書鍾敬文的序文:「類型索引的編著乃至根據這種觀點、方法的探索,一般比較不重視故事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的分析闡明。」進而衡較鍾敬文《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分類構想,在《故事學綱要》一書中,將中國民間故事分為四大類:

一、幻想故事(民間童話)
二、生活故事
三、民間寓言
四、民間笑話

此一畫分雖是著重於內容、體裁,但在書中仍列舉有代表性的情節形式予以評述。內容、形式各有利敝得失,而分類也必不可能周全完備,但刻苦勤奮地由文本出發的研究,將能按此綱要為我們組織民間故事相關的理論知識!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大巴六九聚餐


話說阿寶老師請吃飯,席開傳說中的大巴六九。下午四點半我、宇庭到蕙瑄家會合,由蕙瑄開車,先前往機場恭迎玉金和珮熒學姐。據說兩位學姐花了三千多元的機票錢,特別從台北趕來,只為了這一攤(thuann)。接了學姐後便向大巴六九出發,市區的道路由蕙瑄來駛,蕙瑄來台東也好些年了,但駕車還在適應中,試看上頭這張航跡圖(藍色部份為當天航跡),繞了一小圈寃枉路,不是我們不信任,大家各自備妥著GPS導航機、地圖、打電話先詢路,還有小黃的電話全都輸入手機,做好這些預防措施,不是沒道理的喔!


由中興路四段右切入利嘉路之前,宇庭還先下車問一下阿桑,再確認!

開過頭了,阿桑說開入利嘉路兩公里有家小雜貨舖要右轉。實在是太小了,開過了一小段又折回來。


延著台九乙線,就是利民路+科山路,到底可以接上泰安村產業道路。這裡才開始上山的路。


泰安不是那個泰安,毋免驚向前行!延途有許多小心青蛙、小心飛鳥的警告標示。

準時抵達,獨享著百萬美景,還有園主姐姐的神秘小禮物可拿。這個夜景不輸函館和香港喔。

超有個性的園主姐姐,一個人張羅今晚的菜色。真的是一桌滿滿都是菜色呢!

餐桌還未擺滿,這裡是餐廳也是佛院。

來示範一下正確的握姿!

博班的合影囉~只限博班喔,左一的碩班學弟自己剔除,好像還有人高喊阿寶~走開啦!忘了跟學姐們報告,我這相機有單張照片的錄音功能,別不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從山裡逃出來短劇彩排



學生為參加「垃圾減量」的短劇比賽,選了田島征三的<從山裡逃出來.垃圾丟啊>作為底本。比賽日期一拖再延,學生們好像也不怎麼緊張,直到比賽前二天才讓我看彩排。雖然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卻是很好的教材,將觀看筆記條列如下,留待之後討論:
1. 開場報幕未將劇名、主題述說清楚,說話速度過快,應先寫好文稿,不宜臨場反應。
2. 一開場蝴蝶進場太直接,很突兀,令人來不及反應,三隻小動物的戲全混在一起,角色分不清。建議蝴蝶進場時,唱著「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的歌曲進場走舞台一圈;加入螃蟹、蝸牛和蝴蝶之間的對白。
3. 小白兔拿著報紙從前方跳過,也令人一頭霧水。報紙宜雜亂地黏在小白兔身上,讓白兔變成黑兔。讓其他動物可以誤認小白兔,明確表現白兔變成黑兔的原因
4. 所有動物突然全部肚子痛了,台上一片混亂。建議不要以混亂來呈現混亂,要給觀眾混亂的感覺,但演出仍得有節奏
5. 第二幕媽媽對爸爸和孩子的講話,走位的速度太快,幾乎連在一起。應有些停頓,待爸爸和孩子做出回應-不回應的回應。
6. 垃圾車應往舞台前方再開一小段,再往後退。是車子,不是螃蟹。
7. 垃圾車和小動物的逃命之間缺少擊連。
8. 第三幕安排現場互動,應讓垃圾仍黏在小動物身上,協助現場觀眾將小動物身上的垃圾取下,做好分類。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中了<S/Z>的毒


火車行經花東縱谷,
車箱內嗶嗶的簡訊鈴聲此起彼落。
在虛無的氛圍裡,我也攫取了一則:
「到了嗎?今天又不能和你多說話,真是可惜。」
將手上羅蘭巴特的<S/Z>暫時抛下,
不遐思索地低頭而讀,回覆:
「我已化為妳的耳朵傾聽妳我身體交融的歡愉,
妳我雖無語我因成為妳的身體而傾聽感受無語的底蘊。」

ps.讀寫于2008.10.21.台鐵1079車次6車20號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童謠採集

說到民間文學的採集,讓我想起兒時的一首童謠,距今至少有三十年的歷史,當時周遭的孩子人人朗朗上口的,趁著記憶猶新,將它記下。只唸不唱,以台語發音。

火牛仔車 駛倒退
碰到小姐真歹勢
呼啊呼
阿母阿母阮要嫁
戇囡仔 戇囡仔 住厝做皇帝
皇帝我不驚
警察仔阮阿兄
總統阮親戚
日本仔走狗 幹恁娘

2008.10.21.採集於台北一茗書齋 Jack口述,筆記。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勉力嗑書


「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課堂上輪我報告。原先我認為報告的工作應該持平客觀,按講義內容摘要重點。所以,我準備了兩份資料,一份是對<試論民間故事的義界與特色>一文的題要式整理;一份是我個人對是文的閱後心得。然而,報告時還沒將前言報完,我實在已按奈不住對這篇文章的不滿。於是,將自己的心得攪和著題要,反倒是報得少而批評得多。

由於報告是前一天才準備的,三更半夜找不到劉守華《民間故事的比較研究》一書,只好在網站上搜尋,運氣還不錯,找到了劉守華在2001年後寫的<寄死窟探源>一文。提出報告時,阿寶老師說這書他應該有的,一時讓我覺得很心虛,前一晚才準備的咩,總不成半夜三更去敲老師的門。一個晚上的報告,我忍不住地煽風點火,老師不愧是老師,一直在滅火!這應該也是一種修練吧,為學還是得心平氣和!

隔天一早,在「動漫研究」課上,學妹遞給我一本書,劉守華《比較故事學論考》,說是阿寶老師交付的,這讓我更加徨恐了!向來只有當學生的自己找資料,做報告。老師連夜親自把書找出,還託人一大早送來,這還是頭一遭。揣摩師意,大概是要學生我少發牢騷多讀點書吧!此恩此德,學生我豈敢辜負,趁著隔週要去大巴六九聚餐不上課,不用撰寫心得,我留在宿舍勉力嗑書吧!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當太陽變成藍色


圖畫書課,學妹導讀《圖畫.話圖》,還安排了一項實作-表現一種挑起強烈情緒的情況(蛇、鯊、老鼠、蜘蛛等在攻擊一個受害者)。只能運用色紙、構圖、幾何圖形來呈現。我以為四種動物都要畫入,時間實在太緊迫。又將鯊魚誤聽為鯨魚,心想鯨魚向來溫和,怎會攻擊人?最後,不做鯨魚了,位置留給一顆藍色的太陽。成了這幅勞作的主題-「當太陽變成藍色」。

<試論民間故事之義界與特色>讀後心得

為了報告整理江寶釵<試論民間故事之義界與特色>一文,特別將是文讀了兩遍,說實在有點浪費時間。基本上,這不算一篇論文,作者說:「自覺資料收集當未周全,因此,本文僅作為芻稿。」文末又說:「惟筆者所知實屬有限,願以此就教於方家。」既然都還是「芻稿」,為何出刊發表呢?可能我不是「方家」,所知實屬有限,讀了兩遍仍讀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我知道,若我也寫這樣的文章,大概我的指導老師都會為我汗顏的,江氏是文應該回去就教老師,而不是方家吧。

在任何論文中,為標題下個「義界」應是最棘手的,江氏在前言中還頗有氣魄欲從「本質」上來義界,將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做個區分。但下文分三節「民間故事的傳承」、「民間故事的主題與結構」、「民間故事與歷史的關係」,卻都迴避了直接的義界和特色的發掘。僅在第二小節「民間故事的主題與結構」中,從義界過程歸納民間故事的特色有三:

1. 主角是平凡的庶民百姓,沒有確實、特定的姓名。
2. 題材多來自民間日常生活情境,也有取材神話或傳說加以俗化。
3. 情節要素上小異,主題思想恆常不變。

然而在此之前,卻又沒有任何「義界過程」,也不見其梳理「歸納」。其次這個被江氏提出的特色也大有問題。民間故事中的主角未必平凡,或者既便平凡,在故事中總也有不平凡的際遇,此其一。民間故事或有取材自神話或傳說,甚至取材自已被寫定的文本,但未必是「俗化」的。江氏此說似乎認為神話、傳說雅於民間故事,此其二。民間故事因其以口語傳播之故,情節要素上或有小異,主題思想卻未必恆常不變,這點從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的演變,不難窺知。

江氏在第二小節突然便提出民間文學的特色,和第一節缺乏連繫或辯證的過程。在第一節裡,只不過堆砌了幾位前輩學者的研究,理出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的共同特色,花了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還是沒提出民間故事有別於神話、傳說之處。只在行文中略提到與歷史的關係,江氏認為:

民間故事改變的只是情節單元,並不牽涉”信與不信”的辯證,與歷史關係較遠。神話、傳說則有"信與不信"的問題,主角人物幾皆與歷史相關。

我不曉得江氏如何看待歷史,民間故事難道就不是歷史的一部份嗎?猜想江氏所謂「歷史」可能是指「正史」吧!在後文中,特別是第三節處理與歷史的關係時,也有許多用語上的含糊。未受過史學訓練,可能連「史事」、「史料」、「史實」都還搞不清楚!

另外,我很也懷疑江氏是否真讀過文末所舉劉守華<中國的鬥鼠記與日本的棄老山>一文。在註十四裡,江氏列舉劉氏一文出自《民間故事的比較研究》一書。但出版年、所不詳。怎會有這樣的註呢?我順手在網路上一查,這本書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10 第一版。」對當時的江氏而言,也不過是10年前的書,不至於如此!。未讀過是書就對是著妄肆批評,我以為這不是研究應有的態度。

礙於老師規定心得只能一張A4,所以我也不好再多說。免得白白浪費了唇舌。
PS.加上為寫心得這一回,我竟將是文讀了三遍!
(這裡是A4紙張最後一行)

照片的結構主義


午後四點二十分排定來談結構(在場/缺席)
主講的同學卻尚未將資料備妥(周全/殘缺)
於是一場柏拉圖的對談(老師/學生)
彷彿魏晉似的談玄 任壯思飛闊(有/無)

理所當然始於索緒爾(意指/所指)
繼之便是普洛普的民間故事敘事(主語/謂語)
不知不覺下課的鐘聲響起(寂靜/喧嘩)
下週同一時間敬請期待羅蘭巴特(S/Z)

收拾書抱我走出人文學院(內/外)
驀然回首攝下這張照片(選擇/放棄)

原來這過眼的的華麗
只不過是光和影的對立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在民間文學中找到歸屬

去年暑假帶著孩子在日本旅遊時,一起乘坐一艘觀光遊艇。遊艇被裝璜布置成龍宮城的模樣,我於是為孩子講述著浦島太郎的故事。故事一直講到下了船還沒講完,我脫口而出告訴孩子:「剛才我們在船上聽到的音樂弦律就是浦島太郎的歌。」話一出口,猛然驚覺,這首歌在孩提時,我是能唱的,用日語來唱。原來,早在孩提時,阿公說的故事,教我唱的歌,已為我播下文學的種子。我第一次清楚地意識到,原來我和兒童文學的不解之緣,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結下。

阿公生於西元1913年,受的是日本教育。在我孩提時,給我講過許多日本故事,唱日本童謠,也有些台語故事和歌謠。但現在想來,比例上台語的故事童謠遠不及日本的。顯然,對台語文化的維護,的確是不足的。1945年日軍撤台,當時的阿公正值青壯。然而,在日本政府離台後,這一代受日式教育的民眾,並沒有銜接上其他的教育。這一代人之所以對於日治時期較為緬懷,或許是因對當時雷厲風行的國語教育,產生反感吧!相較日式教育和國語教育,對一個1914年在台出生的人而言,日式教育反而較有歸屬感吧!

阿公於六十五歲過逝,終其一生都不會講國語,我從阿公那裡受教最多的是日語和台語。直至今日我仍然記得阿公說的一則故事和一則謎語。話說:

從前從前在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小和當要老和尚說故事給他聽,於是老和尚說:「從前從前在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小和當要老和尚說故事給他聽,於是老和尚說:『從前從前在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小和當要老和尚說故事給他聽,於是老和尚說:……..』

這則故事可以就這麼無窮無盡地演繹下去,盡頭是什麼呢?小小年紀的我已覺得有趣,長大後讀了書,才知道這便是一種寫作遊戲,是一種後設的書寫。後設寫作也不是只有西方、現代才有的,口傳文學一樣可以後設,可以後現代。

另一則謎語是:

一個囝仔黃酸黃酸(面黃肌瘦),拿柴戳尻瘡(屁股)。(猜一種水果)

謎底是芭藥。雖然只是一則謎語,但從謎面上我們彷彿看到過去農村生活的景象。在那個時,芭藥是農莊裡很普遍的植物。農村的孩子,營養不良,所以面黃肌瘦。在大自然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活潑而頑皮。一則台語謎面,其實隱含了許多謎底之外的訊息。可惜我只記得一則而已,當時阿公隨口便能出上十多道題,有些光謎面就十分艱澀,不是小小年紀的我能懂的。

台灣的民間文學便是在當權者的教育政策的箝制下漸漸的消亡了,雖經幾位前輩學人的努力,保留了部份,但應是九牛一毛而已。讀了胡萬川先生「何謂民間文學」後,對民間文學有一份找到歸屬的認識,好像是迷途的孩子終於找到了回家的路一般,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將不再是去問什麼是家,家在哪裡了,而應是堅毅的踏上歸途。收集、和整理已是台灣民間文學的當務之急。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魯邦的現實性


因為準備動畫研究的報告,這兩週先後看了《國王與鳥》與《魯邦三世劇場版The Castle of CAGLIOSTRO》。《國王與鳥》在台灣或譯為「牧羊女與掃煙囪的工人」(見宮崎駿《出發點》一書),改編自安徒生童話,描述某王國的王宮裡的三幅畫-國王、牧羊女、掃煙囪工人,每天深夜畫中人物便能活了起來,國王喜愛牧羊女,但牧羊女鍾情於掃煙囪工人,一天夜裡,掃煙囪工人帶著牧羊女私奔,國王發現後派遣全國的警察追捕,一對愛侶從此在逃亡的路上相依相戀。

誠然,宮崎駿的《魯邦三世劇場版》無論在舞台設計、或角色設定、情節安排上,有一部份均仿自法國動畫大師保羅.葛林莫(Paul Grimault)的《國王與鳥》。仿間的說法,甚而說《國王與鳥》是吉卜力工作室的起點,影響宮崎駿一生的動畫創作。叶精二《宮崎駿全書》指出宮崎電影的特色之一-舞台高低差的設計,包括《穿長靴的猫》的魔城、《未來少年柯南》的三角塔、《魯邦三世》的CAGLIOSTRO城、《神隱少女》的油屋等建物,靈感的起源之一,都是來自保羅.葛林莫(Paul Grimault)的《國王與鳥》。

然而,個人以為,在舞台的設計上或許相仿。但是《國王與鳥》和《魯邦三世》仍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這差異成就宮崎駿自己。這之間的差異在於,保羅.葛林莫以其動畫呈現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在角色、情節、主題上,它仍是童話的。而宮崎駿以其動畫描寫人間的黑暗與光明,雖有動畫的跨張,但它其實是寫實的。從國王這一角色的設定,便可區判。《魯邦三世》三世中的國王,一樣是個暴君,但卻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當其惡行被揭露時,還有許多人不願相信,或是利害與共,或是不敢置信,這些人寧可姑息養奸。於是國王可以繼續為所欲為,法律、道德都站在他那邊。魯邦,所代表的僅只是微薄的情理,如何能與被蒙蔽的法律和道德抗衡呢?

重情重義的俠客,最終消滅了假仁假義的權貴,早已是小說、電影中陳舊的主題。但是它仍是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時至今日,司法公正、輿論嚴明的現代社會,仍然有許多披著羊皮的狼躲在暗處,不,不,應說牠們就在「明處」,在政府機構裡、在上流社會裡、甚至在學術殿堂裡。但法律總有漏洞,道德早已淪喪,輿論任憑操弄,為之奈何?唯有期待像魯邦這樣的人物出現,才能與之對抗!不然,只能像掃煙囪的工人帶著牧羊女逃向虛幻的童話世界裡!

註:聞某學院教師搔擾女學生,為是心得,憤慨寄懷。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魯邦三世主題曲

作詞/橋本 淳作曲/大野雄二歌 /ボビー

しあわせをたずねて わたしはゆきたい

(我想和你一起去追尋幸福)

いばらの道も 凍てつく夜も

(不管路途多麼坎坷 黑夜多麼冰冷)

二人で渡ってゆきたい

(我想和你一起去流浪)

旅人の寒い心を 誰が抱いてあげるの

(誰來溫暖旅人寒冷的心)

誰が夢をかなえてくれる

(誰能讓我的夢想成真)

炎と燃えさかる わたしのこの愛

(我對你的愛像熊熊燃燒的火焰)

あなたにだけは わかってほしい

(我只想讓你一個人瞭解)

きずなでわたしを包んで

(請將我緊緊地繫在你心)

荒野をさすらうあなたを 眠らせてあげたいの

(我想讓飄泊荒野的你沈沈入眠)

流れ星はあなたのことね

(你卻像劃過天際的流星)

炎と燃えさかる わたしのこの愛

(對你的愛像熊熊燃燒的火焰)

あなたにだけは わかってほしい

(我只想讓你一個人瞭解)

謎めく霧も晴れてゆく

(謎樣的煙霧也將漸漸放晴)

PS.劇場版的DVD片頭主題曲的譯文有些奇怪,也未唱歌詞的後半段。只好勉強自己翻譯,希望妳會喜歡這首歌。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安野光雅《繪本三國志》開箱文

上週在搜集安野光雅的資料,準備圖畫書課堂的報告。無意間在網站上得知就在今年四月,安野發表新書《繪本三國志》。安野對人文歷史的視野,從歐美轉向中國,畢竟中國還是個文化大國!

網路上的圖片很不過癮,很想看看這本書的內容,當下就在日本的amazon下訂。這回大概是最快速的一次了,9月29日下的訂單,10月1日貨品已經由FedEx送抵大樓警衛室,不需望穿秋水,苦苦等待書本的到來!

國外的貨品能這麼快寄達,應該還有另一個原因。我發現訂單的全額不能超過台幣五仟元,超過多半會被海關扣留;其次,最好不要和香豔火辣的DVD一起訂,據說某些不肖海關人員也很愛看,所以得等他們看完了才會放行,若不好看就罷了,好看的他們逕行以違害善良風俗,查扣!
廢話少說,開箱吧!


準備好鋒利的刀片,國外寄來的貨物,那膠帶特別的黏。


打開紙箱了,噫《繪本三國志》呢?上面二本是順便買的,《繪本三國志》的外包裝也是厚紙板,被壓在二本書下,還看不出來。

轉過身來,讓我瞧分明,看仔細!

將書從外書殼抽出來。

原來書殼有二層,一個是厚紙板書殼,在裡一層是印了「孫權決斷」圖樣的書殼。書本內頁的編排和安野光雅前二本《絵本シェイクスピア劇場》、《絵本平家物語》一樣,右頁文字說明,左頁插圖。

啪!看倌們,話說天下的書闔久必開,開久必闔,我還是獨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