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皮克斯動畫20年展


上週六臨時起意一家老小搭了捷運便想去看皮克斯展,從圓山站下車,頂著炎炎烈日走到北美館,裡頭已是人山人海,一波又一波排隊的浪潮,擠得我們連排隊買票都難,於是作罷不看,轉進地下一樓,地下一樓的展廳顯得冷冷清清,巨幅的油畫陳列在寬敞的空間裡,坐在展廳中央的長條椅上,呼吸著香冷的油墨香,聆聽偶爾迴盪的腳步聲,彷彿這兒便是冷宮。

在台灣似乎就是這樣,只要是國外來的展覽,管它來自哪一國、哪一文化,幾乎總能爆滿。那哪裡是看畫,倒像是連續劇裡演的,城下百姓爭著看今科狀元的榜示。

雖然,看皮克斯之於我,大概也只是看個熱鬧,但實在不願花錢受罪。當天在書店給孩子買了半套的蟲蟲LIVE秀後,便打道回府。

眼看著暑假就快結束,再不去恐怕就找不到適當的時機了。於是今日又帶著孩子開車直奔北美館。這回購票進場倒是都不用排隊。

說實在,對於皮克斯發行的影片,有好好從頭到尾看完的長篇,印象中好像只有「料理鼠王」。其餘的影片,諸如「汽車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等,都是在這回展場裡才喚起片段的回憶。即便如此,仍然從看展中得到不少新的知識。

覽展規畫為九大區塊,分別為1.皮克斯大事紀。2.角色。3.故事。4.世界。5.特輯。6.皮克斯動畫短片藝術。7.幻影箱。8.皮克斯藝術家、皮克斯電影的製作流程互動式多媒體資訊站。9.藝術風景。

「皮克斯大事紀」以文字條列了皮克斯動畫公司的發展源流。「角色」、「故事」、「世界」,相當於皮克斯動畫所界定的「動畫元素」。這四項都頗富知識性,在比較「毛怪」的六種不同的原創造形後,當更能揣摩插畫家們所欲賦予的角色造形所具有的性格。了解「故事板」的運用,也有助於學習故事創作的方法。在「世界」區中,我第一次得知有「彩繪腳本」,用以事先預期、掌控影片中的情緒或氛圍。

然而,第五區的「特輯」則顯得重覆了。所謂的特輯一樣是介紹「角色」、「故事」、「世界」,只是將最近上映的「料理廚王」、「瓦力」、「天外奇蹟」集中展示罷了,呈現的形態和前三區並無分別。

到第六區之後,似乎更顯得策展單位已黔驢技窮,擺放著幾台電視和電腦,便稱作「互動」。媒體資訊的傳遞如是發達的今日,要看這些影片(皮克斯短片和導演、製作人等的現身說法)又必到展場來呢!

後五區中,唯一值得一看的是「幻影箱」,它解釋了動畫的原理。可惜展場並無說明,很多人蹲在箱前看了半天,還以為那些會動的偶是電動的。

這一場展很多想來看「卡通」的孩子,大概會覺得很無趣吧!所幸,走出展場外就是賣場,販賣著各式皮克斯動畫的周邊商品。只是大都是中國製,款式也不多,我只好挑了一張「毛怪」的明信片作為紀念。

整體而言,雖然展覽內容、層面不是很豐富,但還是從中看到、學到了不少新知。其餘的只好靠自己在拍照時苦中作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