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魯冰花》討論心得筆記


(圖片擷取自電影魯冰花)
1. 天狗食月
古茶妹浮起腰身瞥了一眼弟弟的畫:哎呀,糟透了!茶妹差點兒就要失聲驚叫出來。看,整張圖紙都塗滿了灰黑的顏色,一點兒也看不出到底是畫些什麼。他總是這個樣子,連天空他也要那個樣子塗下去,而且有時要塗上紫色,有時卻又一片黃色。哪有這樣的天空啊,茶妹不禁弟弟捏了一把冷汗。
……
(郭雲天):「各位小朋友,請大家仔細看看。大家都看不懂這張畫到底畫的是些什麼,是嗎?古阿明小朋友剛才說他畫的是天狗吃月,大家一定會以為那不像狗,那圓圓的也不像月亮,對不對?好,畫畫並不一定要像,這就是說不一定要人家看懂。一張畫的好壞,雖然有好多條件,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談談色調。…好了,我們想到月亮要慢慢兒暗下來,就覺得很可怕,這張畫可以使人起一種可怕的感覺,這是因古阿明畫得太好的緣故。古阿明小朋友真是了不起。…」

2. 老鼠和小貓
郭雲天取出了那副老鼠和小貓。
「呀!」林雪芬瞪眼說:「真是異想天開。」
「不瞞你說,我是越發覺得這位小朋友了不得了。像這種有點卡通意味的表現,顯出了一股力量。這裡頭有自我,有強烈的主張。我幾乎要認為這才是兒童繪畫的最高目標呢。還有這種顏色的配合,我真願意說這就是馬蒂斯的作風。」
「真有那麼了不起嗎?我倒是有些弄糊塗了。」
雪芬把畫接過來細看。郭雲天移了幾步走到雪芬背後,從她的肩上看那張畫。
「兒童們喜歡把印象最深刻的東西誇大表現出來。我猜古阿明一定很痛恨這隻大老鼠。這隻小貓可能就是他的英雄思想的流露。小朋友們大多有豐富的英雄思想的。」
「這角落的呢?」
「這個嗎?我也不太明白。像是一種小動物,不過他的用意怎樣,我也莫名其妙。」

3. 水牛與牧童
郭雲天彷彿已看到古阿明被愚庸的環境壓迫下來,永生埋沒草萊-成了個貧窮的農夫,永久不能發揮才能。……
……
他匆忙地把那些畫收拾好。恰巧最上面的一幅是古阿明的畫。那是一頭水牛,犄角奇大,幾乎佔滿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左下角是一個牽牛的牧童。看來這牧童小得還沒有一隻牛角大。但也因此顯出了那隻牛角的強大有力。這些雖然那麼不均衡,可是任誰都可看出作者的主張如何,意圖在哪裡。而那種由原色構成的鮮豔色彩,更具有一股叩人心絃的力量。
「這是馬蒂斯的手法啊…」
郭雲天低低地自語著。於是,他又沈思了。我真的救不了這樣天才的幼苗嗎?

4. 茶蟲
古阿明畫的是茶蟲。那真是個奇異的幻想世界。在一面圖案化的綠色畫面上,各種各樣的大小茶蟲畫得猙獰可怖。此外還有幾個人物-古阿明曾向郭雲天說那三個人是姐姐,小弟弟和他自己。茶蟲有的在拼命地啃茶葉,有的在吃畫面上的一個人物手裡捧著的飯,有的在吃另一個人物的衣服。古阿明那小小的心靈裡的憤恨與恐懼,靠著他那獨特的,大膽的筆觸,毫無遺漏地表露出來。

5. 未畫出的畫
好多天來,古阿明都在盼望著這個禮拜六和禮拜天。他決定要用水彩來畫割稻的景色。他很多天來就在腦海裡描繪那一幅金黃色的燦爛收割圖-一片稻穗、夕陽、枯黃的稻葉和黃色的稻束。還有,割稻人的竹笠,他們那被泥巴沾污的衣褲,他們那健康的膚色。簡直是一片黃色世界。他幾乎是三步拼做兩步飛奔回家的。
--------------------------------------------------------------------------

上週的少兒小說討論《魯冰花》,老師提點了小說中的許多「對比」,包括貧與富、兒童與成人、男性與女性、古阿明與林志鴻…等等。除了「對比」之外,我個人看到比較多的是「對立」,這「對立」從這五幅被視為小說意象的圖畫中呈顯出來。天狗與月、老鼠和小貓、水牛與牧童、茶蟲與茶園,無一不是對立。最後的未竟之畫,更是理想與現實的對立。我在想:

1. 同時在寫大河小說的鍾肇政,寫了這麼個「小品」的用意?

2. 那些大河小說真如論者所認為,只是單純的「為受難的先民史詩」而已嗎?1960年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已15年了呀!這些歷史的書寫難道不是現代史的書寫嗎?為再次被殖民中的台灣子民書寫!

3. 論者以為鍾肇政「缺乏鮮明的旗幟」,但在那個白色恐怖、言論不自由的年代,不標舉旗幟或許才是最明哲的做法吧!像畫裡的「小貓」,任由「碩鼠」欺凌,但古阿明仍寄望於「小貓」長大!

4. 從「天狗食月」到「未畫出的畫」,不正是象徵一個變異不安的時代,向和平安康的世界有所期待嗎?

5. 不標舉旗幟的鍾氏小說,因此而可久可大!像是古阿明的畫,不能為愚庸的社會改變什麼,但在畫中定然記錄了什麼!

3 則留言:

  1. 很有趣的觀點耶
    魯冰花這部電影反應很多在兒童美術教育的盲點,
    其實劇中很多角色安排,
    不也是社會的一個小縮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