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童書出版論壇筆記心得


童書出版論壇-大陸新起步與台灣來時路
時間:
2009-02-04 14:00:00 ~ 2009-02-04 15:00:00
地點:
世貿一館,二樓,第三會議室
內容:
中國童書出版界近期興起一股原創圖畫書熱潮,鼓吹讓孩子在圖畫書中看到「中國元素」,更有部分閱讀推廣人士將去(2008)年命名為「圖畫書原創中國年」!

此次論壇中,被譽為「大陸兒童閱讀推廣第一人」的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梅子涵教授與台灣知名童書評論家柯倩華小姐,將分別剖析兩岸原創圖書書發展歷程與現況,歡迎關心華文原創圖畫書出版與推廣的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會後20分鐘Q&A

---------------------------------------------------------------------
論壇摘要整理
張杏如執行長主持:
1. 介紹梅子涵教授。梅教授是大陸圖畫書界的點燈人,像是《你睡不著嗎》書裡的大大熊一般呵護著小熊,不厭其煩地鼓勵圖畫書創作、閱讀。
2. 梅教授講書,文采風流,入於其中,出於其外。給人很大的啟發。
3. 介紹柯倩華教授。柯老師有哲學的學養,對童書的評論,常帶有批判的精神,有時酷近無情。
4. 柯老師在台灣是一位試圖建立兒童文學評論的拓荒者。

梅子涵教授演講:
1. 圖畫書只靠引近是不足的,要有原創。
2. 中國有悠久的繪畫傳統,如紅樓夢也有插圖版,當中的插圖也是有敘事性的。
3. 早在1961年浙師大校長,就認識圖畫書不只是插圖,而是一種特殊的書籍形式,一種文類。
4. 但是,我在孩提時代,中國沒有圖畫書。在30歲時沒讀過圖畫書,40歲也沒有。十年前我初看到時,相當驚豔,原來還有這樣的書。
5. 因此,我把圖畫書在中國的發展稱為「新起步」。
6. 講書。列舉熊亮、熊磊兄弟的書、以及《寶兒》、《荷花鎮的早市》、《團圓》、《躲貓貓大王》等書。
7. 這些圖畫書未必是最完美的,現在以西方圖畫書的水準來要求也過於苛求。但這些書是中國圖畫書的「先鋒派」。是一種新的嚐試。
8. 中國圖畫書新起步但不完美,因此需要眾人「奮力」。

(中場無休息,但我還是跑出去上廁所,所以第二場柯倩華教授的演講,漏了前頭。)

柯倩華教授演講
1. 政府的BOT案既然要宗旨上寫明是要培養人才,就當尊重人才。
2. 好的作品的先決條件,要有創作的自由。(以上兩點,是講到地方上的圖畫書)
3. 觀察台灣圖畫書的發展,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討論。A.兒童觀。B.圖像語言。C.書的概念。
4. 兒童觀是我們要去學習的。近年的「發展理論」,才讓我們更認識兒童。這是一場寧靜的文化革新。
5. 誠品的圖畫書排行榜仍然偏向低價和功能性。
6. 近年來我們太著力於圖像,而忽視了圖畫書中的文字,文字的敘事技巧。
7. 台灣缺乏對文字敘事技巧的系統教學。
8. 在還沒有系統教學前,我們可以用「抄書」的方式來學習。
9. 台灣翻了很多國外的圖畫書,但卻缺乏理論書。只知道好,知道喜歡,不知為什麼好,是不夠的。

張杏如執行長主持:
1. 在圖畫書的學習上,還不夠謙虛。艾瑞卡爾一生最感謝的人是和他共事的編輯。編輯是幕後的無名英雄。
2. 我們擁有很多圖畫書的知識,但這些知識並沒轉化為力量。
3. 反觀大陸,對圖畫書的嚮往和期待。是充滿希望的。

(開放現場提問)

我的提問:
1. 張執行長、梅教授、柯教授,不好意思,因為我的孩子在我大腿上趴著睡著了,請容我坐著提問。
2. 剛才柯教授提到圖畫書文字缺乏系統教學,我知道梅教授在大陸,本身創作又有教學經驗,想請問梅教授,在大陸有沒有這方面的系統教學?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系統呢?
3. 方才柯教授提到台灣的市場問題,很自由很開放。但我以為,台灣雖是自由市場,卻是有限選擇。舉例來說,就在去年年底,賴馬在台東一場演講會上,一位故事媽媽提問:「賴老師,你的射日要去哪裡買,我找了好久,打了好多電話,都買不到。」我當時聽了,很驚訝怎麼會這樣,居然有人不知台灣有套書,城鄉的差距這麼大。這是我在都市長大、求學,所無法理解的。請問柯教授,對圖畫書的「套書」及鄉差距的看法為何?

梅教授答覆:
1. 在中國既能寫作又能教授博碩士的只我一人。在中國金花獎、銀花獎多是我的學生。當然除了花,也有男學生。
2. 一篇好的短篇小說、散文,其至詩歌,我認為不需改寫,它就可以當作是好的圖畫書文字。找一個畫家,將它畫出來就是。
3. 當然,也有些圖畫書文字需要經過特意去寫作的。
4. 因此,寫作圖畫書文字的途徑不止一種。

柯教授答覆:
1. 以前我身為一個讀者,我也覺得好書被鎖在套書中,真是可惜。
2. 但「套書」在當時,確有其必要性。
3. 試想鄉下的家長,買書非常不便,不像都市可以隨時在書店內看書。
4. 還好,我們的圖書館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5. 對於買不到書,我只能說,不能滿足個人需求的事情,是不是就是件壞事呢?

我的心得:
因為我已沒有發言權了,所以只能在心中咀嚼教授們的答覆。我真的不是來亂的,但我自己提問的問題,在心中當然也早有自己的答案。梅教授的答覆,能難不令人滿意,不愧是「第一人」的大師氣度,四兩撥千金就避開了問題,其實寫作哪能有什麼「系統教學」?「作家是說故事的人、老師和魔法師…但最重要的是魔法師。」「寫故事,是和魔法脫不了關係的。」(語出《墨水心》)這世界有許多說故事的人、許多老師,但較少魔法師罷了。我們不可能為培養「魔法師」,而去建立系統教學吧!畢竟,「魔法」有部份靠的是遺傳、是天份,就像《魔女宅急便》裡的琪琪一樣,「生下來就會啦」。

對於柯教授的答覆,很難令人滿意!什麼是「必要性」,真有其「必要性」嗎?想一窺「套書」的讀者是少數個人嗎?我敢斷言,只有像我這樣的少數個人,才買了台灣四大套書,台灣的讀者有絕大多數,包括故事媽媽、研究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想看、懂得看,卻因「套書」不得其門而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