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The Old Man and The See 觀後

《The Old Man and The Sea》這張DVD影片雖然分為「海明威側寫」、「老人與海動畫」、「製作方式與感想」三個部份,但是三部份全都指向共同的主題-「寂寞」。

(1) 海明威側寫
影片的開頭以口白道出:「我想以作家的身份參賽,以作家的身份接受評斷。」接著「作家辭世」,媒體嘩然,爭相為作家立傳、拍紀錄片。然而正如影片中Jack所質疑的,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作家嗎?於是劇組工作人員繼續收集材料,討論文本,試圖在紀錄片裡將作家之生命歷程再現。影片隨之以彩色畫面帶入,配合節錄自海明威作品的旁白,我們彷彿親覩作家少年、青年的成長過程。如此黑白、彩色交錯反覆,彩色的畫面好像是在為黑白畫面中的爭執討論做補充說明。然而,彩色畫面雖然離觀眾的我們比較親切,事實上卻離作家的時代更為久遠。黑白與彩色的對話,不過是導演的敘事手法。在這樣的架構下,與其說是互為補充說明,試圖掌握作家全貌;無寧說是讓觀眾意識到,這一敘事架構也只不過為作家勾勒出個輪廓。想要掌握作家的生命歷程,請回其本,從原典文本出發吧!於是在一段海明威《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獎的感言錄音後,帶入了「老人與海」的動畫影片。

(2) 老人與海動畫
動畫描述漁港邊的獨居老人,追捕著一條大魚的經過。老人以堅忍的意志,終於征服大魚,卻在返回漁港的途中,遇上一群鯊魚,群鯊將那條大魚,啃噬精光,只留下一付魚骨。破曉時分,村民圍繞在魚船邊看著那條大魚的骨骸,個個啞口無言,無從置喙。送貨的小男孩來到老人的家,老人才沈睡初醒。老人對於自己堅毅地捕獲大漁,樂於和男孩分享,但生命的寂寞,卻不求他人能體會。
這段動畫描寫了老人的寂寞,也透顯了作家的寂寞。老人捕魚猶如作家之於寫作,都是一條漫長而寂寞的路。需知知音難覓!
個人以為,動畫中的魚骨,不無出於對「寂寞」的補償心理。設若老人回港後,連漁骨也沒帶回呢?村民和小男孩會認為老人只會吹噓吧?這樣是否更能展現遺世獨立,不求知音的寂寞呢?

(3) 製作方式與感想
這一部份雖是製作方式與感想,但看著畫家舉重若輕地談著動畫的製作過程,實在令人感動。為其天真、為其堅忍、為其謙虛深深地感動著。畫家以自己的身體(手)獨立作畫,畫在透明板上,短短20分鐘,其實得畫二萬八千八百張圖,畫家在這裡所展現的,不正是老人所展現的,海明威所展現的,畫家、老人、海明威三位都是獨尋寂寞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